脾阴失调也就是脾阴虚,一般是指脾的阴液失调而言。造成脾阴虚的原因多由饮食不节,如恣食辛辣、酗酒等,导致火气伤中,耗伤脾阴造成,或积郁忧思,内伤劳倦等,使虚火妄动,消烁阴津,暗伤精血,从而损及脾阴,或因肾水亏乏,不能滋脾而致脾阴不足。
脾阴虚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唇干口燥、胃脘灼热、大便秘结、形体消瘦、舌红少苔等。
脾与胃同居中焦,二者之间相连着薄薄一层膜,职司水谷运化。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升一降,相互作用,共同配合,完成纳运水谷,化生气血等生理活动。脾脏与胃腑,在五行均属土,脾脏为阴土,胃腑为阳土,两者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脾阴虚常『见胃阴不足,而胃阴虚又常兼见脾阴虚之象。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脾阴虚多因情志内伤,五志化火,阴精暗耗造成;而胃阴虚多由热病伤津所致。脾阴虚多表现为味觉障碍,常感味觉欠佳、食欲减退、口唇干燥、大便秘结,而胃阴虚常会出现饥不欲食、消谷善饥、干呕呃逆等。
所以,脾气虚是脾的功能失调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为主要的病理表现,同时还伴有全身性气虚表现。脾气虚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脾阳虚,也可因过量食用生冷食物,或过度服用寒凉药物而直接损伤脾阳而成。脾阳虚常会轻累反肾阳而成脾肾阳虚的症候。脾阳虚不仅表现为脾气虚,还常表现为温煦功能减退,寒从中生。脾气脾阳不足、中气虚损,或久泄久利,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会导致脾气虚衰,功能减退,脾气升举无力,反而下陷,常为全身气虚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气虚和气陷两种病理变化。脾不统血,多由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所致,其病机主要在于气不摄血,故临床表现,除见脾气虚或脾阳虚征象外,还有各种出血等,脾阴不足是脾的阴液不足,常与胃阴不足相兼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