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和肝火上炎等方面。
(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肝脏病理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常由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或病久不愈而因病致郁,或者其他脏器的病理影响引起,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形成肝气郁结之候,其轻者称为肝气不舒或肝气郁滞,临床上以情绪抑郁、悒悒不乐,以及胁肋胀痛等气机郁滞之候为特征,且每当太息、暖气之后略觉舒缓。
肝气郁结的病理发展趋势为以下几个方面。
气滞血瘀。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则血行不畅,必然导致血瘀,表现为胁肋刺痛、症积肿块、舌青紫或瘀点、瘀斑等。影响冲任二脉,则冲任失调,可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血有块等。痰气郁结。气郁生痰,痰与气结,阻于咽喉,则为梅核气;积聚于颈部则为瘿瘤等。
气郁化火。气有余成火,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形成气火逆于上的肝火上炎之候。
犯脾克胃。肝气郁而不达,或气滞转化为横逆,都可影响脾胃之纳运,形成兼有呕吐、暖气、脘胁胀痛等肝气犯胃和兼有腹胀肠鸣、腹痛泄泻、大便不爽等肝气犯脾之候。
肝气郁结与肝气横逆虽然都是肝气的病症,并且都是实证,但二者的病理性质也并不完全相同。肝气郁结为肝之疏泄不及,肝气抑郁;而肝气横逆则为疏泄太过,肝气过旺。所以,精神情志失调,前者为情志抑郁、多疑喜愁、闷闷欲哭,后者为性急易怒。
(2)肝火上炎。肝火上炎又名肝火、肝经实火,是肝脏阳热亢盛,气火上冲的一种病理变化。肝郁气滞,郁而化火常致肝火上冲,或因暴怒伤肝,肝气暴张,引发肝火上升,或因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心火亢盛,引动肝火所致。
(2)肝火上炎。肝火上炎又名肝火、肝经实火,是肝脏阳热亢盛,气火上冲的一种病理变化。肝郁气滞,郁而化火常致肝火上冲,或因暴怒伤肝,肝气暴张,引发肝火上升,或因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心火亢盛,引动肝火所致。
肝火上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头部的病症,如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暴呜或特发性突耳聋等病理表现。肝的阳气升动太过,郁火内灼,极易耗伤阴血而致阴虚火旺。肝火灼伤肺胃脉络,则易出现咯血、吐血、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