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去中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常说到“脾”,其实,中医里的“脾”是指肠胃,肠胃负责掌管全身血流供应,如果肠胃功能不好,吸收能力差,食物营养便无法化成足够血液提供身体所需,末梢血液循环自然就会变差,所以,就容易发生内寒。
肾是寒邪最容易侵害的部位,中医认为,肾属水,其性为寒,如果外界的寒气和人体肾中的寒气,两寒相逢,更易使肾阳受损。这样一来,肾阳就会受到损害,进而出现怕冷、肢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苔白质淡、脉沉无力,甚至出现腰腿肿等症状,尤其是冬天,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所以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要小心养肾。
体寒的人会出现手脚冰冷,脸色苍白,容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肤色淡,口淡无味等情况,尤其是喜欢喝热饮,即使炎炎夏日也会觉得寒冷。有的人会出现发热等症状,有的人则表现出高热不退,面红目赤,二便不通,甚至不省人事等症状。
气血虚弱是引发体寒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将寒气彻底排出体外,还应该注意养好气血。养好气血,睡眠很关键,因此体内寒气比较重的人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内寒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驱除体内的寒气,补充身体内的阳气,让身体温暖起来。体寒的人应多吃性温热御寒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虾、鸽、鹌鹑、海参、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虚”与“寒”不是单独存在的,两者互相影响,寒会导致虚,虚也会引发寒,所以,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虚寒体质,这和中国人长期沿袭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中国人以植物食物为主,不像欧美地区,千百年来嗜吃高脂肪的肉品,所以,中国人形成了偏虚寒的体质。一旦身体变虚寒了,不仅能使我们的身体变得虚弱不堪,而且还会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诱发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胃炎,甚至是癌症。
面对虚、寒这两个健康的大敌,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改变熬夜等伤害阳气的生活方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引起人体内寒的因素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