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健康网315健康网315健康网

三种“气”不足,造成人体气虚

 
    为了解什么是气虚,需要先弄清中医说的气是什么。人的生命活动、脏腑功能是变化的。既然呼吸、心跳、脉搏、消化、吸收、说话、行走等生命活动都是变化的,其动力来自哪里呢?当然是来自“气”。
    生活中,经常有人郁闷憋屈,长吁短叹,胸闷腹胀,嗳气连连,其实,这就是气不顺畅、郁结引起的。有的人一回家就觉得累,只想躺在沙发里,像面条一样,没有力气,这是气不够。另外,有的人缺乏中气,说话柔声细气、有气无力;有的人中气足,声音洪亮饱满,有磁性。这些都是“气”的具体表现。
    在中医看来,气虚主要是因为人体的三种“气”不足引起的。
    1.元气——生命之源
    对于“气”,古人早有深刻的理解了,比如明代医学家张仲景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中医认为,人体的气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元气。而元气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藏于肾中的精气,另一部分为从肺吸人的空气和从脾胃吸收运化来的“水谷精气”,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人的元气。
    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人体就能战胜疾病。
    一旦体内的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人就会生病死亡。很多武侠小说中,都有“元气大伤”说法,元气大伤,性命就难保了,这种说法也是基于古人对元气的认识。
    2.卫气——抵御外邪侵入之气
    气除了元气外,还有卫气。中医学把能抵御外邪入侵的正气称为卫气。《灵柩·本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闽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素问·痹论篇》:“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不能人脉,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腹膜,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灵柩·卫气行篇》进一步解释了卫气的循行过程:“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入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这些都说明卫气不仅行于皮肤、血肉之间,起着护卫肌肤表里,控制汗孔开合的作用,同时也起着祛除外邪,清除内邪的作用。
    3.宗气
    经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气相结合便成为宗气。宗气形成后,聚集在胸中气海之处,并贯注于心肺之脉,其主要作用是推动肺的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嗅觉的灵敏度,都与宗气有关。人如果宗气不足,常出现气短、喘促、呼吸急促、气息低微、肢体活动不便、心脏搏动无力或节律失常等症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三种“气”不足,造成人体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