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证是阳气亏损而致阳不制阴的虚寒证候。一般表现为功能减退而偏有寒象。形寒肢冷,面色眺白,精神萎靡,舌淡胖嫩,苔白或薄白,脉弱无力等症。又可分为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阳虚证多见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素乱、慢性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1)心阳虚,除了以上见症外,兼见面色滞暗,心胸憨闷,或心前区疼痛,舌色紫暗。常与心气虚同时存在,严重时,可伴见肾阳虚症状。多见于慢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齐、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全身衰弱,神经官能症等疾患。
(2)脾阳虚 除阳虚共有症状外,兼见面色不华,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隐痛,喜按喜温,大便唐薄,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清稀量多,脉弱而沉细。常伴见肾阳虚症状。多见于慢性消化不良、泄泻等肠胃功能减退性疾病及水肿、带下等慢性疾病。
(2)脾阳虚 除阳虚共有症状外,兼见面色不华,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隐痛,喜按喜温,大便唐薄,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清稀量多,脉弱而沉细。常伴见肾阳虚症状。多见于慢性消化不良、泄泻等肠胃功能减退性疾病及水肿、带下等慢性疾病。
(3)肾阳虚 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眺神疲等症更为明显,男子阳痿,女子宫冷不孕,带下清冷。可兼见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大便完谷不化,腹部冷痛。或伴严重水肿,按之皮肤凹陷不起。也常与心阳虚等症同时并见。多见于全身性衰弱、慢性消化功能障碍、慢性肾功能减退、性功能减退等疾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阳虚证的表现及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