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医家对养生的要点有许多精辟的概括。例如,《养生肤语》总结出三个要点:保精、裕气、养神。《医学心悟》归纳为“保生四要”:节饮食、慎风寒、惜精神、戒嗔怒。《寿亲养老新书》则提出七个方面的要点:美饮食、薄滋味、咽津液、少言语、戒色欲、莫嗔怒、少思虑,特别是唐代的“药王”孙思邈,不仅对养生之道有深入的研究,论述很多,而且为了普及,还特地写了一首便于传诵的《摄生咏》:
怒甚偏伤气,思虑太损神。
神虚心易役,气弱病相因。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夜寝鸣雷鼓,晨兴嗽玉津。
妖神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欲无百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天休言命,修行在本人。
时时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夜寝鸣雷鼓,晨兴嗽玉津。
妖神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欲无百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天休言命,修行在本人。
时时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在这首歌诀中,不仅一再强调了调养精神、节制饮食的重要,而且介绍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精神调养方面,清晨起床后就要注意控制不良情绪,务必“戒晨嗔”;平素要避免大怒和过度思虑,悲欢也不宜太过,而应经常保持愉悦的情绪。在饮食调养方面,一是要定时定量,做到“饮食均”;二是要少吃葱、椒等辛辣之品,注意“节五辛”;三是不要酗酒,务须“防夜醉”。
孙思邈最后还特别强调指出:人的寿命长短,并非天生命定,主要还在于自己,只要切实施行养生之道,就能健康长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能活到百岁开外。而且在93岁时还“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即使到了晚年,仍能从事著述,“白首之年,未尝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