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健康网315健康网315健康网

为什么治疗药物监测不能完全代替临床观察?

 
    治疗药物监测是应用微量分析技术测定人体血液及其他体液(如尿液、唾液等)中极微量的药物浓度,在药动学和药效学理论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使血药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用药安全有效之目的。通常下列情况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1)所用药物治疗指数小、安全范围小,不良反应严重、个体差异大而且无明确的毒性判定指标。
  (2)致使血药浓度大幅升高或降低的联合用药。
  (3)心、肝、肾、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
  (4)长期用药者。
  (5)药物中毒。通常需要监测的药物有:地高辛、氨茶碱、庆大霉素、苯妥英钠、普鲁卡因胺、碳酸锂、利多卡因、奎尼丁、异烟阱、水杨酸类、甲氨蝶呤等。
    但是治疗药物监测不能完全代替严密的临床观察,这是因为:
  (1)有些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物作用强度不相关。如有的碳酸锂中毒病人,血浆锂浓度并不高;有的强心甙中毒的心衰病人,其血药浓度都未达到中毒浓度。
  (2)血药浓度监测通常只是针对母体药物(原形)的测定,而不包括其代谢产物。有些药物如心得安、保泰松、别嘌呤醇、普鲁卡因胺的代谢产物仍具有与母体药物同样的活性,对母体药物的监测显然不能反映药物在体内作用的真实情况。
  (3)有些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显著长于血浆半衰期。如利血平停药后其降压作用仍可维持2~6周。
  (4)治疗药物监测应在体内药物达到稳态(即坪值)时取血测定,否则,将影响结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为什么治疗药物监测不能完全代替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