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胃为燥土,喜润而恶燥,脾为湿土,喜燥而恶湿。也就是说,胃纳化食物,必须靠津液濡润,而胃津来源于脾。当脾虚津液生成及运化无力时,胃缺乏津液,纳化功能就要受到影响,此即所谓“脾不为胃行其津液”。临床上,脾不为胃行其津液主要表现为脾阴虚及湿困脾两大方面。
脾阴虚,即牌无津液行于胃。表现为口干、饥而不能食,或食之咀嚼干而无味,或喜食淡流食,脘中灼热嘈杂,大便干结。治宜甘凉养阴,用脾约麻子仁丸或加沙参、麦冬、玉竹、黄精、人参等。痰湿困牌,是湿邪阻遏牌的升清运化功能,津液不能行于胃,胃失润降。临床表现为口粘而干,欲饮水但饮之不多,痰不易咳出,脘闷纳呆,干呕,头沉闷,或兼水湿停留于两胁、腹腔及四肢等,苔白腻而干。治宜健牌化湿(切忌滋阴生津),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半夏、苡仁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为什么“脾不为胃行其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