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通常仅仅认为是一味“泻下药”,其实不然。大黄素有“将军”之称,其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具有泻实热、破瘀、退黄、泻火止血、通经、清热解毒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止血、健胃利胆、泻下、解热、镇痛、抗炎、利尿、降脂、降压、抗肿瘤以及改善肾功能等多种作用。大黄不仅用于治疗各种急危重病症,而且常用治多种脾胃病,多能获得良好效果。
(1)胃出血、胃穿孔:以生大黄粉或大黄炭粉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每次3克,每日2~3次。
(2)消化性溃疡:单味大黄醇提片,每次3~4片,饭后服,连续用药1月,治疗幽门弯曲菌所致消化性溃疡疗效颇佳。
(3)急性细菌性痢疾:单味大黄醇提片,首次服用5片,以后每次服4片,日服3次,连续用药3~5天见效。
(4)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生大黄30克,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后取汁50~300毫升,分数次少量频服,一般用药3~5天,病证可逐渐缓解。或用生大黄24~30克,水煎服,每日2次(煎沸后时间不大于10分钟,煎量宜小)。
(5)急性肠梗阻:用生大黄研末为粉,每包9克,成人每次1包,用开水冲服或胃管滴人,每日2次,老人或小孩减半,一般服药1-3次,4~24小时内可排气排便,腹胀、腹痛缓解,胃肠功能恢复。
(6)肠胀气:用大黄50克研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两侧涌泉穴上,每次2小时,必要时可敷2~3次,一般用药1小时可出现肠螺动感和肛门排气现象,自觉腹胀减轻,有肠鸣音。
(7)中毒性肠麻痹:对肺炎、菌痢、败血症、有机磷中毒等原因引起的小儿中毒性肠麻痹,根据不同年龄,用生大黄10~30克,以开水浸泡15~20分钟,每次取药液50~100毫升灌肠,一般保留10~20分钟,每天2次。
(8)小儿腹泻:酒制大黄3克,茶叶5-10克,红糖10~20克。用沸开水冲泡后服用,日服1~2剂。
(9)小儿消化不良:大黄250克,大枣去核500克,置锅内炒炭存性,研为极细粉,密封瓶装。1岁内每次1克,每日3次;1岁以上每次2克,每日3次;2岁以上每次3克,每日3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为什么大黄能治疗脾胃病?怎样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