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脾胃病人加强饮食调理,不但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营养,而且还要更好地配合治疗,这其中也包括了“食养”和“食疗”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饮食适量,忌暴饮暴食,过嗜烟酒、浓茶、肥甘、辛辣等。
(2)软硬冷热要适宜。一般说,脾胃病人宜进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根据病情分别给予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慢性胃肠病患者,饮食不要长期太精细、软烂,以免影响病人的食欲,也可采用药粥疗法。
(3)讲究饮食卫生。饮食不洁会引起多种胃肠疾病或食物中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而这种细菌正是通过粪一口传播而进人人体的,因此要把好病从口人关。
(4)积极配合食疗。《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早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之说,脾胃病人尤需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如脾胃虚寒者,平素宜食生姜、胡椒等温中散寒之品;胃阴不足者,宜食百合、梨、藕、蜂蜜、牛奶等甘润生津之品;气滞不和者,可辅以萝卜、金橘饼、橘皮等;脾胃虚弱者,宜以大枣、山药、蓬子肉等品为辅助。总之,宜结合病人的体质因素、疾病属性,配合药物治疗,辅之以适宜的饮食疗法,以达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目的。此外还有一些食物能诱发或加重病情,民间俗称“发物”。部分脾胃病人对这些尤为敏感,故应少食或忌食。
(5)注意保护胃气。当牌胃运化功能较弱时,即使是相宜的食物,也不要强食,食之不运反损牌胃;在一些胃肠病重症的恢复期,胃气初复,或湿滞未净,如贪图口腹或急于求补,常易导致“食复”。在急性胃肠病之腹痛、吐泻、出血等症状剧烈时,常禁食,根据病情掌握适用范围和时机。般来说,只要腑实得通,病情缓解时,就应尽早恢复进食。初始以米汤、果汁等最宜,出血病人宜吃藕粉糊,以保护胃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为什么脾胃病人饮食调理要重视食养与食疗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