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健康网315健康网315健康网

为什么胃溃疡病人服药后要改变体位?

    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病的新药日益增多,溃疡治愈率大大提高。但有少数病人服药后疗效不甚明显。
为什么胃溃疡病人服药后要改变体位?
    为什么胃溃疡病人服药后要改变体位?
    一是巨大溃疡(一般溃疡面积直径为0.5至1厘米,大于2.5厘米为巨大溃疡);
    二是高位溃疡(一般溃疡好发于近幽门的胃小弯处,但有少数的溃疡发生于胃底、胃体后壁等近责门端);
    三是复合性溃疡(即胃和十二指肠同时有几处溃疡),其中部位较高,面积较大的溃疡,药物疗效较差。大家知道,胃在人体内的位置不是呈水平的横卧位,而是直立的,其形态随着充盈程度、胃的蠕动而改变。
    服药后药物与胃粘液中的粘蛋白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促使愈合。幽门附近的溃疡因与药物接触充分,受到保护作用较大,故易愈合。
    而近责门端的部位较高、面积较大的溃疡,就不能充分得到保护,故见效较慢,甚至无效。
    为弥补这一不足,有人提出:服药后静卧1小时,按不同的溃疡部位,采用不同的卧位,如溃疡在胃底后壁,宜仰卧;溃疡在胃体后侧壁,则宜左侧卧位。使溃疡面处于低位,有利于药物与溃疡面接触,同时减慢了药物排空时间,延长了药物疗效。而且,卧位能减少胃酸和十二指肠液的返流,减少了对胃粘膜的腐蚀作用。
    服药后改变体位,对于老年、体弱、不想手术的患者更为适宜。此法不用任何代价,患者在服药后不妨一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为什么胃溃疡病人服药后要改变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