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学者从来没有忽视痔疮的存在,有人从尸体上取下肛门直肠部标本来进行观察,有的通过研究切下的痔疮组织,发现这样的事实:痔疮不过是肛管皮肤下的淤血曲张的痔静脉丛。这一发现很重要。既然发现的是曲张的静脉丛,只要想出个办法,让那个静脉丛不淤血、不曲张,痔疮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1950年,Gassadams通过对4 000例肛肠疾病病人的临床检查和对200例痔切除标本的组织学连续切片观察发现,痔疮组织内有结缔组织变性和纤维断裂现象。在临床上他还发现痔疮常与括约肌张力异常有关,括约肌张力亢进的便秘病人,痔的发病率较低。因此他设想:痔疮不是单纯的静脉曲张,而是伴有或不伴有黏膜下血管丛的肛黏膜因失去支持向外滑脱的结果,即直肠下端黏膜向下移动的结果;静脉曲张可能是继发的,是因结缔组织解体后而出现的空间由扩张的静脉填充之故。他认为,只要肛门肌性和筋膜支持结构健全,就不可能发生痔。Willianms进一步补充提出,如果肛垫脱出可以阻止,或流血现象可以消除,肛垫恢复到正常状态,就不需要切除痔体。目前公认该学说对痔科的发展贡献颇大。
而现代很有名的肛肠界的专家Thomson发现了这么个奇怪的现象。他发现即使在刚出生的婴儿肛门部也有着曲张的静脉丛。这个问题就麻烦了,难道婴儿生下来就有痔疮。他通过更多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肛垫下移学说。1975年,Thomson明确提出,痔是肥大的肛垫组织,是肛管的解剖组织,并相继得到世界各地其他学者的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内痔的发病与肛门的黏膜滑动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