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种类繁多,有毒蛇和无毒蛇之分,毒蛇已知的有四五十种之多。蛇多分布在南方和沿海一带地区。蛇多栖息在草丛和树枝上,某些蛇的皮色与枯树皮或植物相似,不易被人们所察觉,所以夏秋季节去南方或沿海地区旅游,进入草深林密的地方就可能会被蛇咬伤。

旅游时被毒蛇咬伤怎么办?
如果被无毒蛇咬伤,对局部伤害较小,对全身没有影响。但若被毒蛇咬伤,则全身中毒症状较重,甚至若不及时抢救,有可能危及生命。毒蛇大多是头大颈细,头部呈三角形,尾短而细,体纹色彩比较鲜明。
毒蛇的牙有细孔和毒腺相通,当毒蛇咬人时,毒液从唇腭上的一对唇上腺排出,通过毒牙的导管或纵沟注入患者伤口。毒液主要通过淋巴循环吸收,逐渐扩散至全身。如果毒液在伤口直接进入血循环,则可在短期内使人死亡。毒液吸收后可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与毒蛇的种类、毒蛇放毒量、毒液的吸收量、病人的年龄、体质状况等有关。
毒蛇咬伤引起发病,主要由于毒蛇毒腺中所分泌的一种蛇毒,其成分较复杂,主要由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酶组成,其有毒成分可分为神经毒和血循毒两类。被含神经毒之蛇咬伤后,伤口处有麻痒、疼痛及轻度水肿,齿痕小且不渗液,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睑下垂、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牙关紧闭等症状,严重者有肢体瘫痪、惊厥、昏迷、休克,最后可因心肌及呼吸麻痹而死亡。被含血循毒之蛇咬伤,局部剧痛、迅速肿胀,延向同侧肢体近端,甚至躯干,有广泛瘀斑、齿痕部流出红色液体,皮肤潮冷、畏寒、发热、口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全身酸痛、心悸、胸闷、烦躁、血压下降、休克、血尿、便血、全身皮肤粘膜有瘀点和瘀斑、心律失常、黄疸等,严重者有循环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
毒蛇咬伤引起发病,主要由于毒蛇毒腺中所分泌的一种蛇毒,其成分较复杂,主要由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酶组成,其有毒成分可分为神经毒和血循毒两类。被含神经毒之蛇咬伤后,伤口处有麻痒、疼痛及轻度水肿,齿痕小且不渗液,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睑下垂、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牙关紧闭等症状,严重者有肢体瘫痪、惊厥、昏迷、休克,最后可因心肌及呼吸麻痹而死亡。被含血循毒之蛇咬伤,局部剧痛、迅速肿胀,延向同侧肢体近端,甚至躯干,有广泛瘀斑、齿痕部流出红色液体,皮肤潮冷、畏寒、发热、口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全身酸痛、心悸、胸闷、烦躁、血压下降、休克、血尿、便血、全身皮肤粘膜有瘀点和瘀斑、心律失常、黄疸等,严重者有循环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
一旦被毒蛇咬伤,应采取以下措施:
(1)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和奔走,以免加速毒液的吸收和扩散。
(2)立即在咬伤现场用止血带或绳子、布条、稻草、藤条等结扎伤口的上方(如伤在足背,则在踝关节上端结扎;手背咬伤,则在腕关节上端结扎),以阻止毒液吸收。结扎后每15~20分钟放松2~3分钟,以免肢体因长时间血液循环障碍而坏死,待急救处理结束后可以解除结扎。
(3)如伤口有毒牙残留,应迅速挑去。若携带有矿泉水、冷开水,或取用附近天然泉水冲洗伤口,有条件时可用生理盐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4)用小刀将伤口挑开,再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多次反复吸出毒液。若无上述条件且口腔无破损时,亦可用吮吸以排毒。
(5)经过以上急救处理后,按当地现有条件,选用下列1种或数种鲜草药洗净捣烂外敷伤处,如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两面针、徐长卿、鬼针草等。如果身边带有蛇药片(如南通蛇药、上海蛇药等),应立即口服,并将蛇药用温水或睡液溶化后涂在伤口周围(注意不要涂在伤口上)。之后即可送医院治疗。
积极进行处理是治疗毒蛇咬伤的主要环节,所以不能忽视现场急救。
为了防止在毒蛇分布地区旅行时被蛇咬伤,行路时应持棍打草惊蛇把蛇赶走,穿越山林时要戴上帽子、穿上厚长裤长袜,溪边洗手洗脚时,应当注意先用棍子敲打或扔土石块,察看周围岩石草丛中有无潜藏的蛇。若在夜间行走,除以上防护措施外,还应持手电筒或打上马灯;身边应备有蛇药片,以防意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旅游时被毒蛇咬伤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