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健康网315健康网315健康网

什么是伪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

    什么是伪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
  (1)伪性蛋白尿由于混入生殖泌尿道的分泌物,如白细胞或红细胞等引起的蛋白尿,称为伪性蛋白尿。如血红蛋白尿、泌尿生殖器官的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结石及肿瘤等,尿液混浊物易沉于管底,经离心或过滤后取清液作蛋白测定,则可排除伪性蛋白。
  (2)肾性蛋白尿 由于肾实质病变使蛋白漏出而形成的蛋白尿,称肾性蛋白尿,临床上最为常见。
    肾实质性改变:有肾小球型蛋白尿:以白蛋白显著增多为主,β-微球蛋白增多,24小时尿蛋白量明显增多,此种蛋白尿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孟炎,妊娠毒血症,肾肿瘤,肾结核等;肾小管型蛋白尿:β-微球蛋白显著增多为主,白蛋白轻度增多,24小时尿蛋白量中度增多。此种蛋白尿可见于活动性肾孟肾炎、先天性肾小管病变、镉中毒、卡那霉素药物诱发肾脏病等;肾小球及肾小管混合型蛋白尿;见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慢性阻塞性或非阻塞间隙性肾脏病变,以及肾移植等有关病例。
    肾循环障碍:当血液循环不良时,引起肾细胞变性,如慢性心脏病、重症贫血及肾静脉受压等引起肾贫血或充血,尿蛋白常为少量。
    肾受刺激:如汞、碑、铅、酵、硫化氢等的中毒;白喉、猩红热、肺炎、伤寒等感染时细菌毒素的刺激。尿蛋白量一般为少量或中等量,
  (3)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及摄食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包括剧烈运动及发热、寒冷、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所引起的蛋白尿。在休息或刺激消失后,即可恢复正常。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肾脏缺血和乳酸增加,使局部环境pH改变,蛋白分子缩小及肾上皮细胞渗透性增加而排出;后者可能由于神经反射而使肾血管痉挛,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受损,渗透性增加,而产生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如脊柱前凸者,直立时,压迫左肾静脉,以致肾脏静脉压增高,使通过肾小球过滤的蛋白质重吸收不全,而呈暂时性蛋白尿;当卧床休息时,又不出现,故临床称为直立性蛋白尿。此蛋白尿多见于儿童期。成人随躯干发育,能纠正脊柱的前凸姿势,因此,蛋白尿可不出现。其他如肾位置异常、妊娠压迫等,皆可致体位性蛋白尿。
    摄食性蛋白尿:如食人高蛋白饮食后,特别是多量卵白蛋白后,或注射分子量小于7万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出现于尿中,称为摄入性蛋白尿。另外,还有行军性蛋白尿,多走路而出现蛋白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什么是伪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