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向来被视作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精气神、喜怒哀乐各种情感都可以通过眼睛表现出来。拥有健康体魄的人们,他们的眼睛肯定是炯炯有神;体弱多病的人,他们的眼神肯定是呆滞无神的。这是因为眼睛的功能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是人体精气神的综合反映。《灵枢·大惑论》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眼睛是“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的器官,眼睛的健康与工作、学习,以及一切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重大。
正常情况下,如果人体健康阴阳调和、气血充足,那么就会目光明亮,眼珠灵活,从思维来看,就是语言利落,动作协调;反之,则两眼呆滞,反应迟钝。中医理论指出,瞳孔变小是出于疲劳过度、精津俱伤、元阳不固,病在肝肾;瞳孔变大是由于肾精不足、阴火上冲;瞳孔颜色变蓝为肝病及肾、肝肾两虚之症;颜色变灰白是由于气血两虚,肾精暗耗所致。眼眶周围发黑,可见于肾虚、水饮,也可见妇女寒湿带下症。
历代养生家都主张“目不久视”“目不妄视”,因为久视、妄视耗血伤神,破坏阴阳平衡。故《素问》言“久视伤血”,《养生四要》指出:“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昏。”目之神应内守,才有益于形神协调。《老子》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因此,《类经》强调,“心欲求静,必先制眼,抑之于眼,使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说明养目和养神,调节阴阳是密切相关的。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中,看书、写作、看电视等时间不宜过久,当视力出现疲劳时,可排除杂念,全身自然放松,闭目静坐3~5分钟;或每天定时做几次闭目静养。此法有消除视力疲劳、调节情志的作用,也是医治目疾有效的辅助方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双眼失神,阴阳不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