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逸结合对于我们人体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劳和逸之间既相互对立,又是相互协调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生活之中,为了保障机体的正常运行,必须有劳有逸,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道:“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生活中过劳或过逸,都有可能引起生理功能运行出现问题,劳逸结合,劳逸适度对人体养生保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的一生,是动静结合的过程,只有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才能对人体保健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适当地劳作,可以舒缓人体经络,调理气血,强健体魄,增强体质,还能锻炼意志,增强毅力,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因此,经常合理地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可以保持生命活力。
现在医学研究认为,如果人体进行一些合理的劳动,还可对改善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精神、运动、肌肉等各个系统的功能,如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兴奋大脑皮层对机体各个部位的调节能力,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延年益寿。
劳动创造生产力,所以,人类的第一需要就是劳动。但是劳动也要讲究一个度,劳伤过度可能会伤及脏腑,引发一些疾病。《庄子·刻意》说:“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劳动要注意休息,如果劳役过度,就会使精竭形弊,导致内伤虚损,引起人体疾病。“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宣明五气篇》明确地说明了过度劳累疲倦与内伤是密切相关的。李东坦也在《脾胃论》中提出,劳役过度还会致使脾胃内伤,人体的气血就会亏损,从而引发更多的疾病。因此,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者,气血本就有所损耗,要注意尽量避免劳伤。
同样的道理,过劳伤人,贪逸无度对人体也有极大的伤害,容易产生各种疾病。《吕氏春秋》曾说道:“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富贵之所以致也。”佚,就是逸,贪逸无度是很多富贵人得病的原因,这是由于过于安逸,所以生病,与过劳伤人是相反的。《黄帝内经》所说的“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就是针对过度安逸而言,“久卧则阳气不神,故伤气;久坐则血脉滞于四体,故伤肉。”如果生活过度安逸,缺乏一定的劳动和体育锻炼,就会引起机体气机郁滞不畅,体内各要素运行失调,升降出入失常。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它决定了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运动变化,调节着人体阴阳平衡。如果过度贪图安逸,不进行适当的活动或体育活动,气机的升降出入就会呆滞不畅,五脏六腑、表里表外、四肢九窍都会发生种种病理变化。生物进化理论证明,用则进,废则退,人的机体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过度贪图安逸,不劳动,人体的各项功能活动就会衰退,如果气机运动停止,人的生命活动就也会终止,因此,贪逸不劳不仅会损害人体的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不能过度劳累,也不能过度贪逸,为了达到养生保健、维持体内阴阳平衡、保持机体健康的目的,一定要正确处理劳逸之间的关系。劳与逸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劳和逸具有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应当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做出安排,可以劳与逸穿插交替进行,可者互相包含,劳中有逸,逸中有劳,劳逸结合,协调适度,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劳逸结合。
(1)体力劳动轻重适度。在劳动工作中,由于受工种、工序、场所等各方面的限制,真正能让自己任意选择劳动条件的机会是很少的,但是即使如此,也一定要注意劳动强度要轻重适度,不可一味进行重体力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安排好自己的业余生活,让自己的精力、体力、心理、卫生都能得到充分恢复和发展。无论是在工地还是田间,劳动时都要根据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轻重搭配。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机结合。体力劳动偏重于动,脑力劳动偏重于静,体脑结合,动静结合,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兼修,才能达到形神共养。具体可以这样,脑力劳动者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让机体各部位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的运动,还可以从事一些庭院美化活动,比如种一些花草树木,还可以吟诗作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替进行,使身心更健康。
(3)平常休息要保持多样性。要做到劳逸结合,休息方式一定要多样化。休息可以是静式休息,也可以是动式休息,静式休息主要是指睡眠,动式休息主要是指人体的一些活动。具体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选择不同的形式,比如听音乐、聊天、下棋、散步、钓鱼,等等。在休息时也要注意动静结合,形神兼修,既能达到休息的目的,还可以起到娱乐、调节身心的效果,不仅消除了疲劳,使精力尽快恢复,同时又可以使生活充满乐趣,身心都能保持愉快,身体自然更加健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注重劳逸适度,有效调节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