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如何分型?
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从治疗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心律失常时的心室率,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这样便于选用抗过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或抗过缓性心律失常药物。
1,快速性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①房性;②房室交界性; ③室性。
(2)心动过速: ①窦性; ②室上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③室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持续性);尖端扭转型;加速性心室自主心律。
(3)扑动和颤动:①心房扑动;②心房颤动;③心室扑动;④心室颤动。
(4)可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预激综合征。
2.缓慢性心律失常
(1)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缓;②窦性停搏;③窦房阻滞;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房室交界性心律。
(3)心室自主心律。
(3)心室自主心律。
(4)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分为Ⅰ度、Ⅱ度(Ⅰ型、Ⅱ型)及Ⅲ度。心室内传导阻滞主要可分为:
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②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③不完全性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
④三分支传导阻滞等。
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②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③不完全性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
④三分支传导阻滞等。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
(1)电复律 用一定量电能使某些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有:
①交流与直流:直流电与交流电相比具有安全性、准确性高,便于同步等优点,已成为电复律的唯一电源。
②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根据电复律除颤器所释出的电击脉冲是否由R波触发电复律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
③电极放置:电复律方式根据电极放置位置可分为胸内与胸外。
④适应证:随着电复律技术的发展,电复律的适应证在不断变化,最早电复律仅用于单纯室颤/室扑的紧急复律,后来发现其对室速、房扑/房颤、室上速的终止也有疗效。
②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根据电复律除颤器所释出的电击脉冲是否由R波触发电复律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
③电极放置:电复律方式根据电极放置位置可分为胸内与胸外。
④适应证:随着电复律技术的发展,电复律的适应证在不断变化,最早电复律仅用于单纯室颤/室扑的紧急复律,后来发现其对室速、房扑/房颤、室上速的终止也有疗效。
(2)心脏起搏 目前,起搏治疗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又一常用方法。植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电击除颤或复律、抗心动过速起搏、抗心动过缓起搏等多项功能。已有许多随机化前瞻性对照研究揭示了ICD防治心脏性猝死的确切价值。
(3)射频消融 其方法是将各种能源经电极导管传送到心脏的某一部位,破坏产生心动过速的病灶或必须成分以消除心律失常,因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
①AVNRT 的射频消融术:是根治AVNRT的最佳手段。
②旁道的射频消融术:术融前应根据基础电生理检查确定房室旁道的部位和心动过速发生机制,选择消融途径。
③室速的射频消融:特发性室速消融成功率可达90%~95%。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消融的关键是能否标测到室速折返环中缓慢传导的狭部。心肌梗死后的室速中,对靶点消融成功率可达70%~80%。
④房速的射频消融:使用温控消融导管可提高消融成功率和减少复发率。
⑤房扑的射频消融:房扑的射频消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电生理标测方法,另一种是解剖标志消融。I型房扑消融成功率可达75%~93%。由于对Ⅰ型房扑的电生理机理认识尚不清楚,射频消融的成功率较低,但在Carto或Ensite3000等系统的指导下,成功率已有较大提高。
⑥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就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治愈房颤,二是控制心室率。目前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成为现阶段房颤消融治疗的主流策略,大体可分为3种方法:左房线性消融,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双肺静脉环状电极联合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和心腔内超声(ICE)+肺静脉环状电极联合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其消融成功率在90%左右。
②旁道的射频消融术:术融前应根据基础电生理检查确定房室旁道的部位和心动过速发生机制,选择消融途径。
③室速的射频消融:特发性室速消融成功率可达90%~95%。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消融的关键是能否标测到室速折返环中缓慢传导的狭部。心肌梗死后的室速中,对靶点消融成功率可达70%~80%。
④房速的射频消融:使用温控消融导管可提高消融成功率和减少复发率。
⑤房扑的射频消融:房扑的射频消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电生理标测方法,另一种是解剖标志消融。I型房扑消融成功率可达75%~93%。由于对Ⅰ型房扑的电生理机理认识尚不清楚,射频消融的成功率较低,但在Carto或Ensite3000等系统的指导下,成功率已有较大提高。
⑥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就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治愈房颤,二是控制心室率。目前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成为现阶段房颤消融治疗的主流策略,大体可分为3种方法:左房线性消融,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双肺静脉环状电极联合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和心腔内超声(ICE)+肺静脉环状电极联合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其消融成功率在90%左右。
控制心室率:可消融房室交界区,形成完全性AVB,并植人永久性起搏器。鉴于房室结改良或阻断术均不能消除房颤及栓塞并发症,患者仍需给予抗凝治疗,因此只能作为一种不得已的治疗方法。
如何评价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它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而这种影响的大小又与心律失常的性质及持续时间、病人的基础心脏病的状态有关。治疗措施包括去除诱因、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1)首先应注意去除心律失常的各种危险因素。
(2)导管消融术在临床应用近20年,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根治大部分心律失常,因此,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能采用导管消融根治的应尽量接受这种手术,这既可节约总的医药费,又能彻底消除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不失为心律失常的最佳治疗手段。
(3)严格选择室性心律失常的适应证。良性室性心律失常(占30%),即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简单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不伴血液动力学症状者。此类患者猝死危险性较小,般无需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一旦出现促心律失常作用,应及时停药。
(4)有治疗适应证的室性心律失常应综合考虑药物疗效、心脏外不良反应、脏器毒性、诱发心力衰竭和促心律失常的危险性。
(5)注意掌握剂量和给药间隔,采用稳态药物治疗的原则,有条件时可作血药浓度监测。
(6)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6)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7)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促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医师应提高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