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健康网315健康网315健康网

心脏骤停的机制有哪些?治疗原则有何异同?

    心脏骤停的机制有哪些?治疗原则有何异同?
    心脏骤停系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搏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较少见的是电机械分离。
    无论导致心脏骤停的机制是心室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亦或是较为罕见的电机械分离,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下列两项处理。
    首先尝试拳击复律,如病人仍处清醒状态,则可尝试咳嗽复律;其次是立即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畅通。如经上述初步处理未能奏效,应立即对病人进行完整的心肺复苏术。
    窦性心动过速需要治疗吗?
    窦房结是控制心脏搏动的最高节律点,是发放冲动的“司令部”,正常情况下其频率在成人为60-100次/min(多在65-85次/min),而在婴儿为130~150次/min,2~4岁的儿童为110-120次/min,4~8岁为90~110 次/min,以后则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年人的心率。如果窦房结控制的心律,其频率(在成年人)超过100次/min时即称为突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因其在各类心动过速中最常见,故也称为普通心动过速。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病理状态多种多样,包括心脏疾病和心脏外的全身疾病。较常见的原因有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呼吸功能不全、休克、心功能不全、心肌炎及其他心脏病等,其治疗一般针对心动过速的原发病因进行,本身多不需特殊治疗。少数情况下可短期服用镇静剂或序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以适当减慢心率和控制症状。
心衰所并发的窦性心动过速常常是一种代偿机制,不适当地抑制心率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加重而恶化病情,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与心衰等病例,持续的突性心动过速超过130次/min者,常提示预后不良。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是一种少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老年人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由于SNRT的心率不很快(多在130次/min左右),多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其治疗方法首先应去除诱因,以避免或减少心动过速的发作,针对基础心脏病进行治疗也可减少心动过速的发作。心动过速发作期的治疗多选用:①维拉帕米静脉注射;②普罗帕酮静脉注射;③ATP或腺苷静脉注射。对于老年人或有房室传导功能异常者应慎用或禁用。④食管左心房调搏:SNRT 为折返性心律失常,程控电刺激心房多能有效终止其发作。
    预防复发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Ic类以及I类抗心律失常药均能有效预防心动过速复发。在有限的资料表明射频消融治疗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有较高的成功率,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心脏骤停的机制有哪些?治疗原则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