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现状怎样?
1994年Haissaguerre和Swartz分别报道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是可行的。目前的临床研究多集中在下述四个方面:
(1)电生理机制。
(2)消融策略的选择:如何通过导管在心房内快速形成准确的连续透壁损伤,对缩短操作及X线曝光时间,提高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至关重要。
(3)消融终点。
(4)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有学者认为,导管消融可能成为房颤治疗的一线方案,笔者认为要使之成为一线还有许多临床问题有待解决,但毕竟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看到了导管消融根治房颤的曙光!
体表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的适应证有哪些?复律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可选用药物复律和电击复律两种方式。般说来,下列情况是电复律治疗的适应证:①新近发生的房颤者,持续时间在1-3年内,病因能消除者,尤以持续1年内效果较好;②室率快,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不能控制,并发低血压、休克、肺水肿者;③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或其他瓣膜病变引起的二尖瓣狭窄经二尖瓣分离术及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4-6周后仍有房颤者;④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者。
对于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多数学者认为应立即电击复律,尤其是高危预激者。在复律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详尽的术前准备;②规范的操作步骤;③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电击复律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肌损伤、低血压、急性肺水肿,少数病人可出现肺或全身栓塞、呼吸抑制和皮肤灼伤等。
植入体内心房除颤器的疗效及安全性如何?
随着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成功地应用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1993年Levy等首先提出埋藏式心房除颤器(At-ICD)的设想。晚近基于该设想的At-ICD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有文献报道,其临床效果在80%左右。还曾报道经心腔内心房除颤有促心律失常作用,包括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停搏等;电极固定的稳定性及心房除颤阈值的变化可能是影响At-ICD安全性的因素。At-ICD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放电时患者有不适感和疼痛感,另外费用昂贵也影响其临床广泛应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现状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