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心脏骤停高危人群和采取预防措施?
准确识别心脏骤停高危人群并对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今仍是现代心脏病学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面临的挑战。
1.心脏骤停高危人群的识别
(1)院外心脏骤停幸存者:院外心脏骤停幸存者是发生猝死的最主要危险人群。所有研究都表明,这类病人再发猝死的概率最高。
(2)急性心肌梗死(AMI)幸存者:AMI幸存者发生心脏骤停几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约10%在出院的1年内发生心脏性猝死,且病人多在出院后半年左右时间发生死亡。
(3)室性心律失常:若AMI后存在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猝死的几率将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AMI幸存者发生猝死的独立预报因子。应强调的是,室性心律失常是否就是“恶性”,会随病因、时间不同而产生变化,不可一概而论。
(4)心功能异常:许多研究都证实,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是发生猝死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合室性早搏和左心功能不全二者的结果会使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值更准确。
(5)信号叠加心电图:用信号叠加心电图记录心室晚电位,用于AMI后的病人,尤其是并存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预测发生心脏骤停的危险性,有一定临床价值。若综合室性早搏、LVEF等,预测的准确性会更高。
(6)心率变异性:心率变异性(HRV)近年来倍受关注,不少学者认为是一项预测心脏骤停的有用指标,但其真正的临床价值及对心脏性猝死的长期预测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7)心电生理检查:有60%~80%院外心脏骤停幸存者在心电生理检查时可诱发出VT/VF,而最有意义的是在AMI后高危人群中预测心脏性猝死的可能性。由于该技术属有创性,有一定危险性。
最近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果表明,Holter监测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确诊率和对心脏性猝死的预测性并不低于心电生理检查,由于该试验设计严谨、科学,极具客观性和公正性,以致于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其结论的临床价值。
(5)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目前的多项多中心研究均表明,ICD对心跳骤停幸存者及有危及生命的室颤和(或)持续性室速等高危患者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但因其价格昂贵,限制了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2.心脏骤停的防治措施
(1)抗心律失常治疗:目前基于三个原则选择药物进行干预。①经验性治疗;如AMI后应用B受体阻滞剂能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②根据心电图检查(包括静息和动态)来确定治疗,以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③根据激发试验,如利用平板运动试验和心电生理检查结果,以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2)降脂治疗:高脂血症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而降脂治疗常可取得较好疗效,可以进一步预防心脏性猝死。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猝死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目前已有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阿司匹林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药物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总死亡率,亦能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4)手术治疗:通过冠脉旁路移植术进行血管重建,可降低冠心病的总死亡率及猝死率已有定论。
体表电复律在心肺复苏中起什么作用?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比较有何优缺点?
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而竭力争取尽早地进行经体表非同步电复律是心肺复苏中最关键、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同步除颤可使心室颤动除颤成功,如果一次电击除颤未成功,应该继续进行人工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尽早实施经体表电复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适当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提高成功率,因而两者起互补作用。另外,需注意经体表电复律的并发症及其防治:①皮肤烧伤,②心律失常,③呼吸停止,④肺和体循环的栓塞。
临时心脏起搏在心肺复苏中有何价值?常用哪些方法?如果心脏性猝死是由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则人工心脏起搏术成为抢救生命的唯一而必要的手段,快捷而准确有效的起搏可保证心肺复苏的成功。
目前所采用的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各有优缺点,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加以选用。
(1)胸壁起搏法:目前多采用Zoll改良的体外无创临时起搏术。该术具有无创伤、方便、迅速、安全可靠等优点。
(2)食管内起搏法:将电极置人食管内合适的部位,则可通过该电极间接刺激左房达到心脏起搏的目的。此方法应用过程中少有严重的并发症,偶有隔收缩和心房颤动,也有引起室颤的个别报道。
(2)食管内起搏法:将电极置人食管内合适的部位,则可通过该电极间接刺激左房达到心脏起搏的目的。此方法应用过程中少有严重的并发症,偶有隔收缩和心房颤动,也有引起室颤的个别报道。
(3)心肌起搏法:①开胸直接置人心肌电极法:此种方法多适用于开胸心脏外科手术中。②经胸壁穿刺置人心肌电极法:此种方法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常可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也有一些缺点如电极在心肌层不易固定,可导致血心包和急性心包填塞、气胸等。
(4)心内膜起搏法:①经胸壁穿刺置人心内膜电极法:此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必须有专用的起搏针和选择适宜的穿刺点。
②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法:心肺复苏起搏时的插管人路可选用下述中的任何一种,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颈外或颈内静脉。各有优缺点,视具体情况和术者对某种径路的熟悉程度而定。
(5)气管内起搏法:由于在心肺复苏中常要行气管插管,因此有学者尝试将起搏术与气管插管术结合在一起用于心肺复苏中,部分病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法:心肺复苏起搏时的插管人路可选用下述中的任何一种,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颈外或颈内静脉。各有优缺点,视具体情况和术者对某种径路的熟悉程度而定。
(5)气管内起搏法:由于在心肺复苏中常要行气管插管,因此有学者尝试将起搏术与气管插管术结合在一起用于心肺复苏中,部分病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及时、有效的抢救多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因此必须做到分秒必争,毫不拖延。心脏骤停诊断成立后,不论病因如何,复苏的基本方法是大致相同的。
(1)基础生命抢救:目的是保证提供最低限度的脑供血。按照正规训练的心肺复苏手法,应该可以提供正常血供的25%-30%。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口对口呼气;③体外心脏按压:这是紧急建立循环的有效方法,应当与前两步骤紧密连接进行。
(2)进一步生命抢救:在上述基础生命抢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努力去恢复自主心跳及呼吸。①加强呼吸管理;②直流电非同步除颤;③药物的应用。需牢记心脏停止的时间愈短,复跳的机会愈大;相反,则恢复自主心跳及呼吸十分困难。
(3)心脏复苏后的处理 包括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控制心律失常、防治感染、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步骤。
(3)心脏复苏后的处理 包括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控制心律失常、防治感染、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步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如何识别心脏骤停高危人群和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