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什么需要适当运动?
充血性心衰患者往往谨小慎微,不敢运动。其实多数患者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还能减少死亡的危险。
充血性心衰患者规律地运动可增加运动耐量,减轻呼吸困难和疲乏,减少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改善生活质量。运动与药物治疗并重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单一措施。
心力衰竭患者夜间憨醒后为什么需端坐呼吸?
心力衰竭患者夜间悠醒后,必须坐起才能缓解症状。因为坐起后,由于重力原因,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负荷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得以缓解。
如何自我判断心功能?
按心力衰竭发展的程度,即病人胜任体力活动的能力,结合临床表现一般将心功能分为四级:
Ⅰ级:心脏储备能力正常,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不出现疲劳、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及心绞痛等症状,无心力衰竭体征。通常称心功能代偿期。
Ⅱ级:心脏储备能力轻度减低,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中等体力活动时,如常速步行500-1 000m或登3~4层楼即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及心力衰竭体征,如心率增快、肝肿大等。亦称Ⅰ度或轻度心力衰竭。
Ⅲ级:心脏储备能力中度减低,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微体力活动如:日常家务劳动、常速步行500-1 000m、登二层楼等,即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及肝肿大、水肿等心力衰竭体征。卧床休息后症状好转,但不能完全消失。亦称Ⅱ度或中度心力衰竭。
IV级:心脏储备能力重度减低,不能胜任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及明显的心力衰竭体征。亦称I度或重度心力衰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什么需要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