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糖尿病的病人,不论是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还是注射胰岛素,都是为了控制住糖尿病及其发展,但是究竞制定出什么标准才能作为糖尿病控制的目标呢?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因血糖升高而引起机体代谢状况失调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这就启示我们只要把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就能改善机体代谢失调情况,从而减轻糖尿病病情,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因血糖升高而引起机体代谢状况失调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这就启示我们只要把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就能改善机体代谢失调情况,从而减轻糖尿病病情,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
1993年美国DCCT组织对I型糖尿病制定了严格控制血糖标准,饭前和睡前血糖控制在3.9~6.7mmol/L之间;饭后1.5~2小时血糖控制在小于10mmol/L,1994年10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MA)在《糖尿病的医疗保健标准》中,对DCCT的血糖控制目标作了修改,放宽了睡前血糖目标,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具体是饭前血糖控制在4.4~6.7mmoVL之间,睡前血糖控制在5.5~7.8mmol/L之间,饭后1.5~2小时血糖控制在小于10mmol/L 以下。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是饭前血糖小于6.4mmol/L,饭后1.5~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我国糖尿病控制的血糖值是:控制良好时早餐前为3.9~5.8mmol/L;餐后1小时为5.6~8.9mmol/L;餐后2小时为4.4~6.7mmol/L;每天清晨2~4小时血糖为3.9~5.OmmoVL。控制中等时早餐前血糖3.9~5.6mmol/L;其他餐前为3.9-7.2mmol/L;餐后1小时为5.6~10.0mmol/L;餐后2小时为4.4~8.3mmol/L;每天凌晨2~4小时为3.9~6.7mmol/L。
对于Ⅰ型糖尿病,自DCCT问世以后,国内外普遍认为,DCCT标准也适用于I型糖尿病病人。另外,对于老年糖尿病病人,明显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以及缺乏家庭保健的盲人,须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以免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对于老年人来说低血糖的危险性不亚于高血糖。低血糖可致严重的神经损害、动脉血栓形成,甚至休克猝死。而老年人的低血糖常缺乏明显的症状。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不会明显影响老年糖尿病病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的病程。因此,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在8.9mmol/L以下,餐后2小时小于12.32mmol/L比较合适。总之,长期的24小时的严格血糖控制能大幅度降低视网膜、肾脏、神经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或延缓其发展。另外,把高血糖降低,可使许多急性症状如:烦渴、夜尿多、睡眠不好、伤口不易愈合和般健康不良均可得到改善。
具体是饭前血糖控制在4.4~6.7mmoVL之间,睡前血糖控制在5.5~7.8mmol/L之间,饭后1.5~2小时血糖控制在小于10mmol/L 以下。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是饭前血糖小于6.4mmol/L,饭后1.5~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我国糖尿病控制的血糖值是:控制良好时早餐前为3.9~5.8mmol/L;餐后1小时为5.6~8.9mmol/L;餐后2小时为4.4~6.7mmol/L;每天清晨2~4小时血糖为3.9~5.OmmoVL。控制中等时早餐前血糖3.9~5.6mmol/L;其他餐前为3.9-7.2mmol/L;餐后1小时为5.6~10.0mmol/L;餐后2小时为4.4~8.3mmol/L;每天凌晨2~4小时为3.9~6.7mmol/L。
对于Ⅰ型糖尿病,自DCCT问世以后,国内外普遍认为,DCCT标准也适用于I型糖尿病病人。另外,对于老年糖尿病病人,明显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以及缺乏家庭保健的盲人,须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以免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对于老年人来说低血糖的危险性不亚于高血糖。低血糖可致严重的神经损害、动脉血栓形成,甚至休克猝死。而老年人的低血糖常缺乏明显的症状。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不会明显影响老年糖尿病病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的病程。因此,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在8.9mmol/L以下,餐后2小时小于12.32mmol/L比较合适。总之,长期的24小时的严格血糖控制能大幅度降低视网膜、肾脏、神经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或延缓其发展。另外,把高血糖降低,可使许多急性症状如:烦渴、夜尿多、睡眠不好、伤口不易愈合和般健康不良均可得到改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