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①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②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③闭经,卵巢合成性激素大幅度减少后,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影响而处于静止状态,因而不再增殖及脱落,此时发生闭经。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大,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2.血管舒缩症状 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约3/4的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妇女可以出现。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暴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 30~50 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 年,有时长达 5 年或更长。潮热也可因外界因素诱发,譬如吃热的食物、喝含有酒精类的饮料、处于热的天气或面临重大压力时。
3.精神神经症状 主要包括情绪、记忆及认知功能症状。围绝经期妇女往往出现激动易怒、多虑、多疑、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不能自我控制等情绪症状。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也较常见。
4.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外阴瘙痒,阴道干燥,阴道炎,性欲下降,性交疼痛,盆底结缔组织松弛;膀胱、直肠膨出;尿急,压力性尿失禁,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有少数患者表现为性欲增强。
5.心血管疾病 一些绝经后妇女血压升高或血压波动;心悸时心率不快,心律不齐,常为期前收缩,心电图常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或伴随轻度供血不足表现。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率及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也随年龄而增加。
6.骨质疏松 妇女从围绝经期开始,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促使骨质丢失而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大约出现在绝经后9~13年,约1/4的绝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患者常主诉腰背、四肢疼痛,出现驼背,严重者可致骨折,最常发生在椎体,其他如桡骨远端、股骨颈等都易发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