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怎么来的?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是体内发生排卵和激素周期变化的外在表现。月经开始来潮,标志着女子从此有了生育能力。
月经就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大约在月经开始的前两年,下丘脑开始分泌释放激素,这些释放激素跑到垂体,又指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命令卵巢内的卵泡发育,成熟以后的卵泡破裂,排出卵子,然后形成黄体。
小女孩出生的时候,卵巢大约含200万个卵泡,大约12岁开始,在上述激素的影响下,大约每28天成熟并排出一个,所以妇女一生大约只有400个卵子排出,排出的卵子进人输卵管,然后再到子宫。
每排一次卵,就有一次阴道出血。这是因为卵泡分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渐渐变厚,排卵以后黄体又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并富于营养,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如果没有怀孕,黄体就退化了,雌激素和孕激素也随之撒退。肥沃的子宫内膜失去了激素的支持,顿时崩溃,脱落,同时产生出血,月经就从阴道流出。这个周期大约每28天重复一次。通常,把月经的第一天,算做周期的第一天。排卵发生在第14天。排卵之前称为增生期,排卵之后称为分泌期。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绝经。在女性的一生中,月经初潮后2年和绝经前3年,月经周期变化最大,且6%~34%的月经周期是无排卵的。
正常的月经是怎样的?
月经周期典型的是28天一次,在月经第14日排卵,排卵后14日来月经。但多数人并不如此规则,常常有较大的波动范围。一般是在21~35天的范围内。月经持续的天数也是因人而异。多数在2~8天之间,平均35天,但从1~2天到7~8天也属于正常,正常月经量约为30-50ml,一般月经期无特殊不适。
月经是呈暗红色的,含有许多组织碎屑、脱落坏死的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宫颈黏液、阴道上皮细胞、白细胞等,因为还包含着来自子宫内膜的大量纤溶酶,所以月经血不凝固。
影响月经的因素有哪些?
女子到了青春期多半在13~14岁就都来月经了,但可能早在11~12岁,迟至15~16岁。16岁以后月经尚未来潮者应当引起重视。近年,月经初潮年龄有提前趋势。月经来得过早,要注意性早熟的问题,月经来得过迟要注意有无生殖器官或全身的疾病。月经在正常范围内来得早晚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与营养、健康状态、社会经济条件、气候等有关。营养不良、全身健康情况不佳时,月经来得晚。而社会活动多,接受事物早,营养发育好的女孩,月经来得较早。热带气候中的妇女月经来得也较早。
如果周期过短或过长,或者月经持续天数过长或过短,都可能有生殖器官功能性的病变或病理性改变,如月经过短,要注意子官结核的可能,月经天数过长,要注意子宫长肿瘤的可能。月经的量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在月经第二或第三日出血最多。青春期及绝经前的妇女常月经不规则,月经量较多。月经量过多有时会造成失血性贫血,需要治疗。
月经时,有人可能毫无感觉,但有些人可能有腰酸、腹胀、下坠等不适感,这与盆腔充血有关。一般疼痛程度不重,可以忍受。有人还有些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头痛、心悸、失眠等,程度亦不重。如果月经时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就属于不正常了,可能有生殖器官的某些病变,应当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