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健康网315健康网315健康网

卵巢和子宫有什么关系?

    卵巢和子宫有什么关系?
    卵巢和子宫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卵巢,子宫也就没用了。
    子宫的主要功能是妊娠及月经,这两个方面都必须是在卵巢功能完善的情况下,才能够达到的。拿妊娠来说,卵巢必须能排卵才可能受精。卵子受精后虽然是在子宫“着床”、发育和生长,但没有卵巢分泌的孕激素,就很容易产生流产,这也就是在妊娠早期有流产的征兆时,应用孕激素的缘故。孕激素的作用有助于孕卵的“着床”和妊娠的维持,直到怀孕3个多月,胎盘逐渐形成产生激素后,卵巢产生的激素才不显得那么重要了。为什么妇女每月都来月经呢?这也与卵巢的周期变化产生不同的性激素有关,年老妇女卵巢萎缩,因病切除或放射后卵巢无功能都不来月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卵巢功能差主要就是表现在月经问题上,卵巢有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等自身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与它也有十分协调的相应的变化。排卵前卵巢产生雌激素,此时子官内膜发生修复及增生的变化,使子宫内膜变厚,腺体增多。在排卵后卵巢产生了大量的孕激素及雌激素,相应地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的变化。当卵巢黄体退化后,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缺血,坏死脱落就形成了月经。
    卵巢和子宫这种密切的周期变化的关系是在下丘脑-垂体的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下实现的。
    月经期要注意些什么?
    月经期时因为子宫内膜脱落在宫腔内有创面,同时子宫颈口开放,细菌容易进人,造成感染。因此月经期要注意全身健康,不要过劳,不要做过于剧烈的体力劳动及运动,并要严格注意外阴的清洁,经常更换卫生巾和内裤。在经期不要游泳,洗盆浴及性生活等。
    常用监测排卵的方法有哪些?
    从月经初潮直到绝经,卵巢始终周期性地辛勤排卵,那么,排卵到底发生在哪一天呢?这是一个困扰很多女性的问题。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检查和研究,所有的结果归于一个结论:排卵是在下一个月经周期开始前的第14天。对于月经周期是28天的女子,正好是在周期的中期,也等于是从月经第1天算起的第14天。而对于月经周期比较长或比较短的妇女,就要从下一次月经的第一天往前推算14天。
    这个道理是因为,排卵以后形成黄体,黄体发育到鼎盛时期便开始退化,雌激素与孕激素的量锐减,因此月经来潮,黄体的寿命比较固定,这个过程一般是14天左右,所以要从下次月经的第一天往前推14天。相对地,卵泡从发育到破裂排卵的时间却有长有短,也就是月经的前半期有长有短,所以虽然后半期固定为14天,加在一起的月经周期仍显得不固定。
    排卵期可以用宫颈黏液结晶、阴道细胞涂片、激素、B超等方法来测定。最为简便的莫过于基础体温。基础体温是指睡眠6~8小时后醒来,未作任何活动(包括起床、谈话、大小便、吸烟、进食等)前立即以口表测量所得的体温。每天早晨测体温,将所得体温值画在坐标纸上,即得到一个体温曲线图。连续坚持几个周期,就可以摸出规律,月经周期之中,体温上升大约0.5℃,代表已有孕激素产生,上升的前一日就是排卵日。
    也有人认为,在从低温转高温之前,还有个稍微下降的低峰,这个低峰就是排卵日的指针。正常育龄妇女基础体温在排卵前低,排卵后高,称为双相型。许多妇科内分泌疾病就需要参照基础体温来诊断和治疗,而自身掌握好排卵规律,还可以指导计划生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卵巢和子宫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