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有哪些变化?
子宫内膜是一种受着卵巢的雌激素及孕激素控制的黏膜,随着激素水平的不同,它可以发生从增殖、分泌到脱落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基底层不受月经周期中卵巢激素变化的影响,在月经期不发生脱落;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正常一个月经周期以28日为例,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改变可分为3期:
(1)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增生期又分早、中、晚3期。
(2)分泌期: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官内膜呈分泌反应。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3期。
(3)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此时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内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前列腺素能刺激子宫肌层收缩而引起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持续疫挛,内膜血流减少。受损缺血的坏死组织面积逐渐扩大。组织变性、坏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管破裂导致内膜底部血肿形成,促使组织坏死剥脱。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
子宫分为哪几个部分?
子宫是有腔的肌性器官,上部较宽称子宫体,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官颈。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两侧通输卵管,尖端朝下通宫颈管。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子宫颈是在子宫峡部以下的部分,与子宫体相连处称为宫颈内口,突出至阴道的部分称为宫颈外口,其侧方附着于主韧带。宫颈外口形状可有很大的不同,生育前为规则的小圆形,生育后宫口为一横裂。分娩时宫颈撕裂可使宫颈变得不规则。宫颈管黏膜有腺体,可分泌黏液产生黏液栓,具有防御功能。宫颈外口突出至阴道的部分为鳞状上皮覆盖,但颈管内为柱状上皮覆盖,在这两种上皮交界处容易发生宫颈癌。
子宫颈是通向子宫的管道,性交时,精子通过它进人宫腔,月经来潮时通过宫颈排出,子宫颈也是防止病原体侵人宫腔的重要防线。分娩时,宫颈更要经历明显的变化,可以从原有的1cm扩大到10cm,允许胎儿通过。这是因为宫颈本身富有弹力纤维,具有很好的扩张能力。但分娩时宫颈也会撕裂,再加上细菌的感染,可能发生宫颈炎。宫颈炎是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经久不愈的炎症又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宫颈癌也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是个容易发生疾病的部位。但由于它突出于阴道,通过检查直视下就可以看到宫颈情况,因此,只要加强妇科普查工作,宫颈的病变是不难早发现的。
子宫在妇女一生中有怎样的变化?
随着女性的年龄不同,子宫在妇女的一生中要经历很多的变化,婴幼儿时它只有2~3cm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重量及大小都会明显地增加,未孕的子宫约6-8cm,重约70g,而生育过的子官可以9~10cm,重量在80g以上了。青春期后,子官内膜周期性地脱落,形成月经;性交后,精子通过官腔在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受精;受孕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种植、生长及发育;分娩时,子宫又担负着排出妊娠产物的任务。子宫能有这些功能,都是由于子宫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
子宫的肌肉是很发达的,富有弹力纤维的平滑肌,有很好的扩张能力。未孕前它的容积大约只有5ml,受孕后,至足月时,官腔的内容物-一胎儿,羊水、胎盘等重量可达5000g以上。子宫的肌肉收缩力很强,临产时通过子宫收缩使子宫下段拉长,宫口开大,将妊娠产物排出。产后,又是依靠子宫的收缩,使子宫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在女性全身的器官中,没有一个器官发生如此显著变化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有哪些变化?